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八省开启围剿征信修复,数千平台覆灭!

八省开启围剿征信修复,数千平台覆灭

时间:2025-07-09 18:43:05 来源:说长道短网 作者:探索 阅读:496次

作者| 子卿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自二代征信切换以来,省开征信记录对个人的启围千平衣食住行影响越来越深远。就在人们愈加关注自己的剿征信用记录时,市面上关于征信修复的信修平台机构也随之兴起,这些机构往往以征信“铲单”“洗白”等词在吸引失信者购买服务,复数但往往相关受害人在交钱之后,台覆并没有获得相关服务。省开

征信修复套路深

目前征信修复的启围千平套路一般可分为3种:

一是假借提供征信修复服务方案,收取高额代理费用,剿征然后教唆信息主体编造“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进行投诉,信修但这种方式的复数修复成功率不到1%,修改失败后机构并不会如承诺的台覆那样退款,甚至拉黑失联跑路。省开

二是启围千平谎称专业人士开办征信培训班、招收学员等,剿征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用于售卖,一般在代理征信修复过程中,机构会以修复需要,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有时还会切断失信者与被投诉机构的联系通道,这种情况下一些征信修复机构为了利益最大化,会把个人信息卖给下游黑产,失信人不仅面临财信两空,还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非法买卖甚至网络诈骗等各类人身财产风险。

近年来,以代理投诉为主要手段的征信修复机构愈发猖狂,为此央行多次发文强调“征信修复”不可信,并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不仅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查处上千家违法违规机构

今年,人民银行总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如今最后期限将近,多地公布治理成效。

近期,湖北省公布“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成果。截至2022年5月末,湖北省推动处理458家相关企业,包括注销54家、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196家,清理违法广告670余条。全省已有荆州、十堰、黄冈、孝感、潜江、天门、仙桃等7个市州完成了带“征信”字样的机构清零的工作目标。

此次排查还有额外收获,包括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排查处理一起武汉某公司在多个网站发布“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事件;仙桃南城新区支行成功拦截一起“征信修复”诈骗案件;十堰市破获一起“征信修复”诈骗案;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拦截一起对去世人员家属的“征信修复”诈骗等。

陕西省在全省共排查出98家不从事征信业务但在名称或经营范围中使用了“征信”字样的机构。督促指导48家机构变更了经营范围,8家机构注销了营业执照,11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此外还联合监管部门对2家以“征信修复”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开展业务的机构进行了依法查处。

河北省今年一季度以来,共排查166家工商信息和广告中带有“征信”“征信修复”字样的企业,指导24家涉嫌从事“征信修复”业务的企业完成整改,其中4家违规企业纳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4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4家完成公司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在此次打击征信修复乱象中行动处理力度较大,几乎清理了半数排查名单中的企业。截至5月19日,四川省完成对1305家工商注册信息中含有“征信”和商业广告中带有“征信修复”企业的摸排,其中清理598家可疑企业,包括指导27家企业完成注销,145家企业调整工商信息,152家违规企业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274家企业被移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

除此之外,甘肃、吉林、山西、云南等省份先后也开展了“征信修复”百日行动,打击数百家从事征信修复的企业和机构。据‘消费金融频道’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8个省份公布行动战果。预计此次行动结束后,将会有数千家相关公司遭取缔,这对对以铲单、洗白征信等噱头为旗号的征信黑产将是重大打击。

征信黑产外延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地区在征信修复百日行动中,主要打击的是辖区内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但事实上,还有一些从事征信修复的机构隐藏的更深,并不会将敏感的“征信修复”、“铲单”、“征信洗白”等词放在公司名称中或者经营范围内,而以“信用修复”、“代理投诉”、“不良记录修复”等词绕过监管。

此外,关于征信的黑产组织还呈现外溢的趋势,部分平台利用受害者担心征信出问题的心理,实施诈骗。

近期,海南一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称其个人征信出现问题,需要及时通过相关操作降低风险。该女士信以为真,向陌生的6组个人银行账号共打款38万元,随后相关方失联。

值得注意的是,该女士在被骗过程中,行骗者自称是银保监工作人员,并且该女士也收到了所谓银保监会发来的短信验证,这加重了她对骗子的信任。

近日,银保监发布风险提示,其中提到,若有以“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认证”等名义,或自称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

相较于一代征信,二代征信对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影响更加深入,想要修复不良记录的人群增多,自然会吸引黑产的注意。与此同时,普通民众的信用素质不高,对于信用的理解不深,更容易被黑产蒙骗。因此,除了要打击征信修复等违法机构的滋生,还要提高民众信用意识,双管齐下才能减少征信黑产。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霸王集团发布盈利预警,提出“稳中求进”
  • 农发行发文支持四省涉藏州县乡村振兴
  • 俄总统新闻秘书否认阿布拉莫维奇中毒 称其参与谈判得到批准
  •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主力太黑了”!德龙汇能3跌停,重挫27%!唐山首富被套4年
  • 邦达亚洲:日央行展开宽松行动 美元日元一度突破124.00
  • 喜马拉雅更新港交所招股书:余建军持股13.38%,陈宇昕持股13.26%
  • 两颗百亿级大雷齐爆!A股超尴尬:任泽平联手基金大佬“谈情说爱”?
推荐内容
  • 新能源车一路披荆斩棘替代燃油车已不可逆
  • 传vivo S系列即将迎来更新 全面提升还有天玑8100?
  • 内蒙古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 今年新建充(换)电桩348个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强调大力发展风电光伏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
  • 快讯:半导体芯片股盘中持续走低 芯朋微跌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