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局坎坷,盘前风险情绪急转向下,欧美对全球利率上升和经济衰退的市场杀道持续担忧继续打压股市和债市。市场聚焦周五的股债美国非农就业报告。
截至发稿,遭双指期道指期货跌0.3%,货跌标普500期指跌0.3%,盘前纳指期货跌0.6%。欧美
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了1.2%,市场杀道德国DAX指数下跌1.0%,股债法国CAC-40指数下跌1.1%。遭双指期
全球股市指数创下六周来新低。货跌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下跌超过1.5%。盘前
市场在8月份大跌之后出现紧张情绪,欧美反映出对经济下滑以及抑制通胀的市场杀道限制性货币政策的担忧。
股市正进入一个回报率通常较低的月份,而股市从6月低点反弹的势头正逐渐消退,原因是美联储逆转了对加息降温的押注。
从历史上看,9月一直是一年里回报率最差的月份,这也是投资者在应对胀和美联储加息的同时保持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在9月份的平均跌幅为0.6%,是全年里唯一一个下跌的月份。以过去两年为例,100指数在2020年和2021年的9月都下跌了5.7%。
隔夜,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说,美联储需要在明年初将利率提高到略高于4%的水平,并将利率维持在这一水平,才能使通胀回落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未来一两年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上升。
备受期待的美国就业报告将于周五出炉,在一系列数据显示消费者需求强劲且劳动力需求旺盛后,市场有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迎来第三次大规模加息。
“我们要告诉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力市场开始走弱,这是消费者信心开始走弱的一个迹象,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暗示,表明我们可能会进入衰退,”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aul Gruenwald说。
著名价值投资大师、资管公司GM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策略师杰里米·格兰瑟姆发表了文章《Entering the Superbubble’s final Act》,警告美股“超级泡沫”破灭即将进入最终阶段,要为“史诗级”结局做好准备。
格兰瑟姆说:“整个世界现在都在关注通胀、利率和能源短缺等战时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补充说,再加上新冠肺炎、粮食和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前景远比可以预见的更为严峻”。
债券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月度跌幅后,抛售仍在继续。
美联储的鹰派预期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新高。基准的两年期国债收益率跃升6个基点,至2007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为3.51%,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6个基点,至3.20%。
押注欧洲央行下周将大幅加息的押注增加。欧元区货币市场目前的走势显示,欧元区央行创纪录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约为80%,本周早些时候的可能性为50%。
这使得基准德国国债收益率超过1.63%。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跃升8个基点,至6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3.978%。
“对于持有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而没有获得分散投资收益的平衡基金投资者来说,8月份是糟糕的一个月,”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Rodrigo Catril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月末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而是8月份主要主题的延续,即全球核心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上升,股市走弱。”
焦点个股
半导体板块盘前集体下挫,英伟达跌超6%,跌超3%,科技跌近2%。
美国铝业盘前大跌4%,伦铝连跌三天创调整以来新低。
Five Below Q2业绩低于预期,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Kirklands家具盘前跌2%,Q2归母净利润大减4206%。
绿松石山资源盘前涨超13%,同意以43加元/股收购剩余股份。
Nutanix盘前涨超16%,Q4亏损远低于预期,营收指引强劲。
盘前跌6%,7月本土产量减少近30%。
挚文集团盘前跌近6%,Q2营收净利均下滑。
盘前跌1.6%,第二季度净亏损1.265亿元。
汽车盘前跌2.3%,8月交付4571辆,同比、环比均下滑过半。
小鹏汽车盘前跌1.9%,8月交付量为9,578辆,同比增长33%。
盘前跌1.9%,8月交付10,677台 同比增长81.6%。
顶: 374踩: 832
盘前:欧美市场股债遭双杀 道指期货跌0.3%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12:46:17
相关文章
- 国外多家社交媒体平台有虐待濒危野生动物视频,灵长类动物比例高
- 2023冷年新周期下 空调行业如何打好“价值升级战”?
- 中粮势赢交易:菜油共振上行 中期反弹
- 外资8月疯狂涌入亚洲新兴股市 但杰克逊霍尔年会或成转折点
- 大S起诉汪小菲未支付其生活相关费用,汪小菲晒账目清单
- 乌鲁木齐市新增中高风险区 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
- 广东探索多式联运创新模式,力争2025年珠三角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占比80%
- 投资做得怎么样?汇丰会否分拆…中国平安直面焦点问题,马明哲携一众高管出席!
- 央行、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达成是否意味着中概股自美退市风险已解除?中国证监会回应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