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朝阳科普】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搏动性耳鸣!

【朝阳科普】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搏动性耳鸣

时间:2025-07-09 18:43:15 来源:说长道短网 作者:焦点 阅读:508次

2022年9月25日,朝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朝阳科普】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搏动性耳鸣》

38岁的科普护士凌女士,最近1年来总能听到右侧耳朵有“超声血流”的神经声音,随着心跳起伏,外科微创一年四季,介入连绵不绝,治疗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搏动生活和工作。在当地多家医院不同科室求医,性耳均未能解决问题,朝阳后经多方打听,科普凌女士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简称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神经

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得知,外科微创患者的介入搏动性耳鸣基本和心跳一致,压迫右侧的治疗颈部静脉时耳鸣消失。经进一步完善颅脑静脉CT检查(CTV),搏动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考虑凌女士为乙状窦憩室导致耳鸣,并告知其可以选择微创介入的方式治疗。

首先,医生为凌女士做脑血管造影确认了右侧乙状窦憩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憩室,栓塞后憩室完全不显影。术后患者很高兴地告诉医生,耳鸣症状完全消失了。

耳鸣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发病率约为10-15%,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根据临床特点,耳鸣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比较少见,约占4%,持续搏动性耳鸣会令人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原因包括动脉性疾病和静脉性疾病,其中以静脉性疾病多见。静脉性疾病中大约1/5是由乙状窦相关病变导致的,较为常见的是乙状窦憩室合并乳突区乙状窦周围骨质缺损和乙状窦湍流导致。

对于搏动性耳鸣,如果压迫患者颈部静脉后耳鸣消失,则提示乙状窦憩室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做CT静脉造影(CTV)或脑血管造影(DSA)确认,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光伏老大半月没了700亿
  • 日本:东京圈二手房价格连涨13个月
  • 蔡奇作党代会报告:北京将再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 嘉和生物涨超25% 就mRNA产品及相关药品订立合作开发协议
  • 天津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轨道
  • QQ出现大面积盗号 疑似点了不明链接
  • 康弘药业热衷理财, 拿出20亿元买理财产品,一季度赚近200万
  • 房企拿地热情有所回升 整体流拍率下降较为明显
推荐内容
  • 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十年下降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
  • 罢工浪潮加剧出行难 或“搅黄”欧洲旅游旺季
  • 华为帝瓦雷调音耳机还得接着等:曝FreeBuds Pro 2无缘nova 10发布会
  • 北京:建好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保障数据安全
  • 王小龙: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持续推动农信系统高质量发展
  • 印度将制定乘用车安全评级系统 或强制每辆乘用车配备6个安全气囊